“生产企业喊赔本生产,经销商说没利可赚,种田农民抱怨价格太高”。目前,农资价格特别是化肥价格从生产到销售到使用似乎形成了一个怪圈,没有一家高兴满意的。
虽然眼下我省农田用肥高峰期已过,但我省化肥市场价格总体仍在高位震荡。 据省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5月31日对我省大荔县、兴平市、凤翔县、勉县、汉滨区5个农资监测点的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监测显示:与前期比较,尿素价格每吨比24日上涨10元,目前全省均价每吨为1880元;农膜价格较为平稳,高压聚乙烯棚膜、地膜价格均与24日基本持平,目前全省均价每吨分别为12400元、11900元;农药价格则稳中有降,敌敌畏降幅1.00%,氧化乐果降幅0.98%。
农资涨价的“直接受害者”是农民,记者从省物价局成本队了解到,因种子费、化肥费、农药费、机械作业费等都较上年有所上涨,以致我省今年小麦、玉米、中籼稻、烤烟、棉花的总成本分别较去年上涨3.55%、8.47%、4.74%、5.85%、1.21%,“粮食直补和粮价上涨带来的好处全被高价化肥吃掉了”的说法代表了许多农民的由。
按说,农资涨价最直接的“得利者”非农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莫属。而事实上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也“叫苦”
农资价格上涨,“受伤害”的不只是农民,一些正规的化肥生产厂家和经销商也纷纷声称,他们永润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一方面,农资生产的原材料、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农资价格不确定性增多,一些生产企业不敢或不愿开足马力生产;另一方面,农资价格涨而不跌,农民“持币待购”,经销商也成为“受害者”。
记者从省物价局了解到,农资价格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上游产品涨价。石油、天然气、煤炭是农资产品的主要原材料。自去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波动剧烈,导致化工产品普遍涨价。国际化肥市场需求旺盛,一定程度上拉升了国内价格。在国际油价频繁波动的态势下,国外一些大型化肥厂被迫停产、转产或停剑导致国际市场价格整体趋涨。同时,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也是拉升农资价格的重要因素。随着粮食价格上涨和“一号文件”等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种粮面积扩大,农资需求也相应增加。
记者在陕西亨通连锁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采访时,公司副总裁刘平华谈到涨价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显得很无奈。他说,因为化肥涨价,土地吃不起“细粮”而改吃“粗粮”,农民开始选择较便宜的碳铵与磷肥,今年亨通连锁的高效肥销售量比往年减少1/3多,而有些偏远地区今年春季高效肥用量甚至减少了2/3。同时,化肥生产企业因闪厦禾拷羟危运输上铁路车皮计划难要,加之国际原油、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致使一些生产企业不能也不敢满负荷生产。有些企业从去年开始采取“饥饿疗法”,有效控制市场。
“最高限价”挡不住农资涨价
为了苫づ┟窭益和种粮积极性,从国家到省上接连出台对化肥市场的调控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尿素进行严格限价。但是化肥的价格还是一路飙升。为何“最高限价”等措施挡不住农资价格上涨的势头?
去年3月份,省物价局与省农业厅等八部门联合下闪俗龊没肥供应工作,稳定化肥价格的紧急通知,明确化肥出厂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省内大型氮肥企业生产的尿素统一中准出厂价每吨1400元,上下浮动幅度为10%,其他化肥品种的中准出厂价格由供需双方在此基础上最高浮动不超过20%。
4月份,纱纬鎏ㄕ策,下发了加大价格监管,努力降低农资零售价格的通知,对全省化肥价格实行了上限控制,规定企业生产的各品种化肥出厂价格,一律以4月20日实际出厂价格为准,只许降低,不得提高,并实行了化肥从出厂到零售最高不得超过7%的经营差率控制。
8月份,第三次出台政策,会同省上四部门联合下发解决当前部分地区化肥货紧价扬等问题,稳定化肥价格的紧急通知,取消了以4月20日实际出厂价格为上限的规定,省内30万吨以上能力的尿素生产企业一律执行1400元的中准出厂价,最高上浮12%,下浮不限。把磷酸二铵全年平z成本利润率控制在3%以内,复合肥、碳酸氢铵、磷肥等控制在5%以内。而10月份以后的用肥淡季,尿素价格反而持续上涨,出厂价每吨一度达到1950元,为7年来最高。
12月份,省物价局会同五部门第四次出台政策,根据国家发改委有关精神,将尿素z准出厂价格由每吨1400元调整为1500元,上浮幅度为10%,最高出厂价格限定为每吨1650元。文件下达后,几乎所有的化肥生产企业执行的都是上限,即出厂价每吨1650元。随后,这个上限又不断被突破。
在限价令下,企业“变通”的方法五花八门。亨通集团副总裁刘平华说,价格根本不可能限制住,因为原料的价格限不住,国家不可能像计划经济时代一样靠行政手段控制煤、电、油、运的价格。因为限价,省内大的生产企业将化肥出到省外卖,外省企业因限价低又不愿进来,以致我省化肥需求旺盛,库存量小,化肥紧缺,必然造成价嘀簧不跌。另外,生产企业因车皮紧,经销商因化肥资源紧而竞相花高价,企业把这些花费计入成本,变成价格,最终受害的还是农民。目前化肥经营的市场风险正在积聚。
农资价格调控应兼顾各方利益
化肥价格事喔鞣嚼益,必须统筹兼顾。当前农民对农资涨价的抱怨很多,为了落实中央政策,照顾农民利益,国家及省上出台调控政策,充分体现了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但化肥价格是把“双刃剑”,适当控制化肥价格维护农民利益是正确的,但也要考虑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否则会影响生产,反嗬从跋炫┮瞪产。在煤炭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铁路运力紧张、公路运价上涨的情况下,生产企业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如何兼顾生产者、经营者和广大农民的利益,既保证化肥企业正常生产,增加供给,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同时又能把化肥零售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价位,防止价格过快嗾牵是摆在宏观调控部门面前的“两难”问题。
省物价局有关人士说,化肥价格的监管单纯靠一项“限价政策”来“堵”化肥价格,其作用是有限的,必须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将国家优惠扶持政策共同发挥作用,既“堵”又“疏”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