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组培技术拯救“太湖之参” 宜兴百合
发布时间:2010-10-07
宜兴百合栽培历史悠久,史书记载距今已有400多年。它是我国三大食用百合中唯一具有药用价值的品种,具有“太湖之参”的美称,是人尽皆知的养身佳品。但是,近年来,久负盛名的宜兴百合却濒临灭绝:种植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8000多亩,锐减到2005年的20多亩,膊量由600多万公斤下降到不足1000公斤。为了不让“太湖之参”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于是,一场拯救“太湖之参”的行动在我市展开了。
“太湖之参”濒危有三大主因
宜兴百合之所以有味浓而微苦、肉质软糯的独特口味及较高的药用价值,很大原因在迤涠酝寥赖戎种不肪车慕细咭求。宜兴百合只适宜在太湖区周铁、新庄及大浦横塘河以东的湖沉鳝血小粉白土中种植,因为这些土壤的pH值适合宜兴百合生长的要求。但是,近几年来,随着这些地区的蔬菜产业的迅速发展,多品种、多茬次的种植模式,加上化学肥料及农药的不合理施用,逯峦寥姥现厮峄,宜兴百合的生长环境已经“变质”,从而造成了品种的退化和产量的减少;其次,自然灾害对宜兴百合也有致命的打击。因为,百合极不耐涝,上世纪90年代的两次特大洪涝后,宜兴百合种源奇缺,也导致了种植面积的锐减;另外,近年来,由于宜兴百合名声在外,安徽逭憬等地百合便都打着“宜兴百合”的旗号进入上海、无锡、南京等许多大中城市,从而导致百合市场一度相当混乱,价格也跌到最低点,百合种植户种植效益大降,故农民不愿种植,在我市一些百合种植区甚至流传着“种一亩百合还不如种半亩毛菜”的说法。
拯救从寻找纯种“太湖之参”开始
近年来,许多常吃宜兴百合的人会感觉现在百合没有以前苦,农业专家称这就是宜兴百合品种退化的表现之一。据了解,如今我市农民种植的百合“个子”越来越小,产量越来越低,随着苦味的减轻,其药用价值也在降低。专家担忧地称,以此势,宜兴百合不久便会绝种,所以,拯救宜兴百合必须从寻找纯种种源开始。
寻找纯种种源谈何容易,宜兴百合栽种历史悠久,纯种种源早已在数百年的生产种植中逐渐消失。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呢?农林专家们认为唯一的办法是通过组织培养,从现有的百合品种中得到纯种源,即“脱毒苗”,与此同时,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方式,利用豇豆的抗病基因转移到百合栽培上,提高百合的抗病虫能力。这样的农业高新技术在全国前所未有,如果能够成功,还将填补我市在农作物转基因研究方面的空白。当然,我市农林专家们也明白,为百合培养“脱毒苗”且其进行转基因研究,其技术含量极高,仅靠地方力量无法完成。幸运的是,全国许多知名院校农林专家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表示愿意参与这一研究。另外,在市委、市政府支持和我市农林部门努力下,为百合进行转基因研究的项目还被确立为江苏省科技厅农业高新技术研究项目这就意味着我市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主选择有关方面的权威专家及农业高等院校的技术支持。经过大家的努力,今年春节后,培养“脱毒苗”及百合转基因研究项目终于正式启动,来自扬州大学的教授、研究生与我市的农业专家向我国农业科技的全新领域发起了冲刺!现在我们在市湖滨百科技有限公司的无菌接种室内,每天可以看到全副武装的研究人员小心翼翼地剥开层层百合瓣,分离出只有几毫米的“百合芯”,把这个“百合芯”放在营养液中精心培养。市百合协会的负责人日前告诉记者,目前培养“脱毒苗”的研究工作相当顺利,但是从培养成“脱毒苗”到实际运用生产还将经历漫长的3年时间,所以寻找纯种“太湖之参”的工作只能说是刚刚起步。
“太湖之参”着手品牌保护
宜兴百合以其药食同源的特性,在市场价格上比其它两大类食用百合兰州百合、湖南百合贵出许多,目前在10元以上,并且由于知名度高市场上还供不应求。据了解,近年来我市产出的较好质量的百合几乎全部销往外地,本地市场上并不多见。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三四元一斤品相较好的百合大多不是宜兴百合,但销售商在销售时往往都打着“宜兴百合”的口号。本地市场尚且如此,外地市场更不要说了。为了避免宜兴百合形受损,又一场品牌保护战在我市打响。
2004年,我市成立了宜兴市百合协会,协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为“宜兴百合”申请产地证明商标。产地证明商标是我国近年来推出的新商标品种,由于商标在申请与使用时与商标所指商品的产地直接关联,所以其对地方名特优产品能起较好的保护作用。一旦产地证明商标申请成功,产地不在宜兴却冒充宜兴百合销售的外地百合,将会被视为侵权行为。另外,百合协会的成员可以共同使用这一商标,从而实现统一商标、统一品牌,最终达到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与此同时,通过百合协会的努力,“太湖之参”这个含金极高的产品商标已被我市成功注册。农业专家表示,只要手握“宜兴百合”产地证明商标与“太湖之参”产品商标两张王牌,宜兴百合品牌保护工作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农业科技助推产业化发展
市场规律告诉我们,农产品必须实行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长期以来,我市百合提篮叫卖的销售方式根本无法与外地百合规模化的品牌销售方式相抗衡,这也是外地百合可以轻而易举占领宜兴百合市场的重要原因。然而,我市百合要真正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还存在上市期短、病虫害多、土壤利用率低等诸多“软肋”,要破解这些“软肋就必须依靠科技的推动。
据介绍,宜兴百合的上市期只限于每年的七八两月,由于上市时间集中,往往卖不出什么好价钱。而导致宜兴百合上市期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新鲜百合不易贮藏,另一方面是因为宜兴百合每年有一段长达7个月的休眠期,这段时间内百合不能生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农业专家想出了好办法,那就是建立人工小气候室,通过人工调节来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影响百合生长的各项指标。例如,每年的10月到来年的4月是宜兴百合的休眠期,科研人员通过控制人工小气候室的各项指标,使宜兴百合的休眠期缩短。目前,在宜兴市湖滨百合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工小气候室内,科研人员已成功将宜兴百合的休眠期缩短到40天,这样就能在提前百合上市季节的同时,延长上市期。科研人员表示,休眠期的缩短加上合理的贮藏,宜兴百姓在明年春节,就可以吃到新鲜的宜兴百合。
另外,从历史上看,病虫害一直是威胁宜侔俸喜量及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宜兴百合的病虫害率达到90%以上。农业专家们认为,病虫害问题解决的前提是必须利用物理手段,而非化学手段,因为百合这样的纯天然养生食品绝对不可以有任何化学污染的存在,这也是将来宜兴百合打造绿色品牌的需要。为此,农业专家们设计了一套“内外兼顾”的防病虫害的方法。“内”就是从百合品种的自身出发,提高抗病性,这一点可以通过百合“脱毒苗”的培养实现;“外”就是提高种植百合的土壤“纯度”,不让病虫害靠近,这一点市湖滨百合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家已依靠农业新科技取得成功,他们的做法是ㄈ胂氖痹诎俸系乩镒吧稀坝斩甑啤保把飞蛾成虫从百合地里引出来杀死,不让它们产卵孵化。其次是定期对土壤进行晒垡、水淹、消毒等物理处理,从而有效消除土壤内的虫害,保证百合的健康成长。
种过宜兴百合的农户都知道百合的土壤利用率极低:当年种了百合的土壤,来年ú荒茉僦职俸希否则不但百合产量会下降,而且病虫害率明显提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业专家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对策,那就是轮作种植,即在一亩地上实现百合与红薯、玉米等其它作物的轮作,隔年再交换种植,红薯、玉米可以吸收土壤中有碍百合生长的化学物质,这样不仅能保ò俸系牟量,还能通过红薯、玉米等作物的补充提高每亩土地的经济效益。
市百合协会负责人表示,一旦宜兴百合的所有研究及试验成功、成熟了,他们会将技术迅速向全市推广,发动更多的农户种植宜兴百合,以此来推动宜兴百合的产业化发展,真正实现“太湖之参”的全面拯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