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部分蔬菜、肉类产品实现“可追溯”之后,北京市场上的小麦或许将在粮油食品中率先实现可追溯。
北京农业局日前表示,目前正在建立的一整套质量追溯体系,可以从小麦品种特性到种植模式、再到生产环境、各个加工工艺环节进行全程跟踪。而在未来,该条产傲瓷仙产的每件小麦产品都将会有唯一的电子验证码。
负责该项目试点的京粮集团市场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一旦该试点成功运作,将会进行大力推广,这种推广包括种植面积和种植品种。
然而,业内专家表示,可追溯体系的建立不是朝夕之功,中国种植业的缱匪萏逑的壳敖鐾A粼凇袄砺劢锥巍薄
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在通州、顺义等区县种植的2000亩优质小麦示范区是北京市科委的实验项目,“去年才种下了第一批冬小麦,要到今年六月份才能收获。收获小麦之后还会进行品质方面的研究,找到一种最适合的产品类型,在年底应该会有成品面粉投向市场。”
对于可追溯小麦的建设进展,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正在紧张建立当中,“力争做到所有的种植信息都可查询,包括农田环境,施肥和使用农药等,小麦收获以后也将会由单独的仓库进行存贮,完全不同于其他小麦。”
中谌嗣翊笱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中国种植业可追溯体系的疑问主要集中在三点,首先是种植农户能否保证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次是农作物的加工商和经销商能否保证在整个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最后是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可追溯体系。
北京市科委农村处相关人士对记者坦言,如果可追溯体系完全实现,需要整个产业链上的不同主体在不同阶段均发挥作用,而监管部门的缺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位业内人士则坦言,可追溯体系就是一个概念,“是一种营销策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可追溯并不是不好,只是太难。如果真的能够实现,那么包括电子设备、人力在内的生产成本将会大大增加,因此产品价格也会有大幅提高,前期的投入也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