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关注三农 >聚焦三农
甘肃4个“1000万亩工程”背后的民生
发布时间:2010-10-07
2010年01月13日 17:30  新华网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2010年,甘肃省“三农”工作的序幕已拉开。1月12日,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召开,重点安排部署2010年农村工作任务。提出了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努力实现农民收入增幅达到12%,力争粮食总产达到950万吨,减少贫困人口40万,草食畜牧业增加值在农业中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的主要目标。

  这是省委、省政府站在战鸷腿局的高度,认真研判“三农”形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经过慎重考虑作出的重大决策。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作为承前启后的关键年份,做好2010年“三农”工作至关重要。

  资金优势优先保证“三农”

  2010年中央1号文件,连续第七次锁定“三农”,继续加大对“三农”扶持力度,我省将如何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

  在此次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全省农口部门、省直部门和基层领导上下热议、思索、讨论,传递出今年我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缕缕S风。

  将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按照“三个优先”,即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固定资产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来实现中央提出的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要求。    

  涉农补贴的各项资金,除了往年的加大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脱毒种薯补助之外,新增加了青稞良种补贴,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和受益范围,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落实新增农业补贴适呦蛑至复蠡Ш团┟褡ㄒ岛献魃缜阈闭策、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持粮食收储。

  针对农村金融网点少、农业项目贷款难、农民小额信贷需求量大等问题,将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探索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相衔接的方式方法,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同时,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构,落实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要求。    

  为了使我省农民明明白白享受这些政策,确崭飨钭式鸬酱宓交В省委副书记刘伟平强调:“落实强农政策要做到不缩不减,服务惠农政策要做到不折不扣,真正把政策落实到农民手中。”为此,我省将继续完善“一册明、一折统”这项措施,增强透明度,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扩大农民群众对财政补贴政策的知情权、监督权胀时加强监督检查,不准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交费。   

  四个“1000万亩工程”引人注目

  此次会议上,四个“1000万亩工程”成为今年农村工作的新亮点。其中有两个事关粮食的“1000万亩工程”。

  粮食一直是找环⒍动全局的头等大事,粮食问题也是始终关系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尽管2009年我省粮食总产首次突破900万吨大关,达到906万吨,实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增产,但仍然只是实现了供求基本平衡,保障粮食供给的压力仍然很大。加上我省基本农业生产条件差、靠天吃饭的彰婊姑挥懈本扭转,以及气候等不确定因素,粮食增产难度加大。   

  为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旱作农业区新增50亿斤粮食示范工程的目标,需年均增产10亿斤粮食。基于我省独创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2009年推广面积758万亩、增产15亿斤粮食的科技支撑,我省确定2010年实施10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工程,旱作区各市县区将高标准组织实施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优化品种结构,主攻单产,增加总产,力争实现粮食总产达到950万吨的目标。   

  我省2010年将抢抓国家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的有利机遇,实施1000万亩马铃薯生产工程。进一步加快马铃薯良种繁育,重点推广脱毒种薯种植面积400万亩。从而扩大脱毒种薯基数,以实现2011年全省1000万亩马铃薯生产脱毒种薯全覆盖、增产30%以上、总产达到1500万吨的目标,使我省建成全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大省、马铃薯产业强省。   

  河和沿黄地区实施1000万亩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备受关注。将着力推进水权制度改革,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膜下滴灌、垄膜沟灌和垄作沟灌等技术,通过政策推动、激励驱动、服务促进等措施,2010年率先推广节水技术200万亩,争取到2012年累计推广1000万亩、实现节水10亿立方米,从而为河西地区工业和生态用水腾出用水空间。  

  同时实施1000万亩优质林果工程,重点发展苹果、核桃、花椒、葡萄、梨、红枣等林果产业。落实苹果产业发展政策,创建12个国家级苹果标准园,促进规模化、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制定核桃、花椒、葡萄、梨、红枣等林发展规划,扩大葡萄种植面积,加快酿酒原料特别是河西走廊葡萄产业带建设。  

  增加农民收入依然是重中之重

  农民增收是我省“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培育壮大战略性主导产业,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3000元。然而,从目前我省农民收入的构成看,来自家庭经营的种养业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产品价格在连年丰收之后面临下行压力,走势的不确定性很大,靠市场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将受到制约。加之农民工技能与就业岗位要求不适应,农民转移就业增收空间收窄,┫帜昃增长12%的任务艰巨。  

  为此,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和拓展外部增收空间并举”的思路。

  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马铃薯、中药材、苹果等特色优势产业,成为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重点。将继续加大对肉牛、肉羊产业大县的┏至Χ龋实现草食畜牧业增加值在农业中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推行规范化种植,中药材面积稳定在250万亩;蔬菜面积稳定在500万亩,创建12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  

  在拓展外部增收空间方面,通过提升农村二、三产业水平,来提高促农增收水平。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骨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实施“阳光”、“雨露”、“农民工技能培训”等工程,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努力增加非农产业收入┮约凹涌旆銎犊发,优先攻坚少数民族特困片带、庆阳革命老区特困片带、河西特困移民区和国扶贫困县的连片开发,确保河西特困区移民和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省水平。   

  我省“三农”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全省干部群众将求真务实、扎实推进,争取2010年我省“三农”工作有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记者 王朝霞)

点击排行

图说组培

组培文库

Copyright@ 2012,zup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济南普朗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电话: 400-6968-123 组培设备及耗材专业制造商
服务信箱: webmaster@zupei.com 传真:0531-82373396 “鲁ICP备05017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