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雨足云归岫--中兴大学陈加忠教授2007年岁首感言
发布时间:2010-10-07
在2006年整年,研究生涯仍是忙碌。研究、教学、推广三者几乎填满了每天的生活。这一年在我人生旅途有着不同的意义,2006年我已年满五十岁。在生日那天中午,研究室学生为我准备朴实又温馨的庆生会。学生问及老师五十岁的感受是什么?我的感言是希望五十之年能够真正知晓天命。
五十之年对一个人而言,代表体力已开始衰退,但是人生的体验得以更为深刻。在大学时代所研读的四书、老庄与佛书,其中义理是以三十年的经历加以体会。人的一生不免有许多期望,兰花产业则是我一生中志愿之一。希望藉由此产业,使台湾农业走向国际,使得台湾农村的青年可以扬眉吐气。唯有高技术的产业才能为农村带来富裕,能使年轻人愿意留于乡间献身此产业,使这些人有自尊与自信。农村有年轻人留驻,此乡间才有活力、才有生机。建立台湾的兰花产业即是我一生不变的志愿。
在踏入研究生涯后,许多前辈强调研究者要客观,研究工作与个人主观性格无关,也与个人人格特质无关。研究工作即是纯研究。只有纯粹研究才有成就。在年长之后,反观自己的研究生涯,对学术研究的体会反而更是深邃。真正客观的研究是在进行试验时不存成见,不预设结局的态度。而谡的原动力不是冷冰冰的心境,而应该是对此社会,对此人群的真心关怀。在冷漠的心境下,其研究动机不免夹杂着追求名利与权势,因此其研究结果格局无法大,无法真实。关于学术研究,对我自己,对学生的期勉,即是:“没有真性情,就没有真学问”,“胸襟格局能大,学问才能大凇
对兰花产业,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感。我心智付出最大的部份曾是此产业。台湾兰花产业原来是自行茁壮的产业,但是在旗舰口号下,传统农业人员纷纷进驻,硬将此产业拗入其传统思维的架构下。这些作法与原来兰花产业的发展几乎相反。我原先所期望的兰花产业是以蝴蝶兰产业开始,再逐渐带动其它兰花产业。此兰花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有着昔日务农者的勤劳,也要有智慧与创新。不是以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恒定,也不是以弱者自居处处要求辅助,而是以智慧与勤劳,创造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这样的农业才有生存空间。此产业需要技术,需建立制度,更需要人才。遗憾地,旗舰口号下的兰花产业,其走向与我原先的理想愈离愈远。明末 王船山先生之言“为害莫大于浮浅”,正是今日此产业做出的见证。
2006年是台湾兰花产业奇迹的一年。而在今后这一、两年间,也是台湾产业蜕变的机会,有些兰藉由此良机而更加茁壮、更上一层楼。也有骄纵或墨守成规的兰园,逐渐失去竞争力。此年的兰花种苗争夺战是导致于欧洲一家大种苗公司的生产失误。由于无法预期其损失量,因此造成全球性的种苗荒。但是在此阶段,其它两大种苗公司不曾因此而提高种苗售价,更能增加产能交由此公售予顾客以弥补原先的缺口。在此可看到荷兰兰花产业的成熟,也是我常比喻的“大人有大样”。
欧洲蝴蝶兰产业的发展可分为三梯次。第一梯次于1997年,Floricultural, Anthura等公司扩大产能,开始量产。第二梯次是2001年,Sion, Ter laak, Peerdeman等司开始量产兰花。第三梯次则是2005年,更多的公司投入此兰花产业,也是促成2006年全球性种苗缺乏的另一个原因。2008年是国际兰花产业所称为关键年。但并不是代表在2008年全球兰花产业将到达饱和点,而是代表此兰业进入成熟的阶段。栽培技术与市场营销都已普及,因此如同2006盲目购苗的盛况也难以再现。在此产业进入成熟阶段后,在信息发达的电子化时代,无信誉、抢短线的生产者逐渐在国际市场淘汰出局,只留在国内市场继续混战。因此2008年不是完结篇,而是代表资格赛的结束,代表一批能进入此产业的竞争者,展开另一阶段的竞赛。
台湾兰花产业在这段资格赛中,算是一名资深的选手。关于此产业的本质与台湾本身环境的优劣点等特性,我该表达已表达,也到了多言无益的阶段。未来能够生存发展的兰园或公司,在2008年后仍是能够在国际舞台的竞争者,其生存条件也是如此清楚。因此问题面已不是信息的获&,而是真正的行动力。
对台湾兰花产业的发展沿革,我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见证着兰花产业技术的演变更新,见证着制度面、经营面的改变,也见证着此产业中人心的演变。只有真实,只有认真,此兰园或兰业公司才可长久,才可永续经营。在国际竞争下可以生存、可以茁壮的兰花公司,其共同的特性即是真实,即是持久的努力。而不在于其规模的大小,更不是其资金的雄厚或人脉的丰沛。台湾有着持续奋斗的兰园,有许多兰业的朋友在人格、在能力上都是我的学习典范。我也与他们持续的奋斗。
三十年前是我就读大学的年代。在那政治高压、沉闷肃杀的时代,大学宿舍的墙上,贴着是明代 吴康斋先生的联语“伫看风急天寒夜,谁是当门定脚人”。十八年前自美国返台而就职农业试验所,当时年轻气盛,办公室挂着是 梁启超先生的诗句“世界有穷愿无尽,海天辽阔立多时”。十一年前至兴大任教,缶渴仪缴显蚴钦自 李商隐安定城楼诗句“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这两句联语仍将伴我至以后的一、二十年。
在此五十之年,鲁冰花这首歌歌词中的一句“乌丝将变成白发”令我感咏不已。许多人步入中年,开始有了退隐之意,也开始安排下半生。笤明的归去来兮词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常是中年之后所向往的境界。但是除了此种清净无为心态,还有另一种心志。清代中叶 林则徐先生56岁于广州实施禁烟,尔后被遣戍新疆伊黎,直到66岁才返回福建老家。在福州文藻山的书房,他自撰如下对联:“郊原雨足云归岫,台阁风清月在天”。
在此新年,兰花产业还有许多研究题目不断进行。在国际营销面,正要逐渐建立制度。在人才面,有许多技术推广工作仍要持续。除了兰花产业,研究室更有更多的研究题目。五十岁后,对集众人之力才能有所成就的兰花产业,只能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加以述明。此种体验是以人生多年的历练才得知其意理。除了协助产业的发展,更要为台湾培养更多的人才,因此尚未到达倦鸟归返的悠游岁月,而是力求“郊原雨足云归岫”的境界。这是2007年首页的感言,也以此与共同奋斗的朋友们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