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培技术在商业化运作中的组培计划、生产及销售脱节问题
发布时间:2010-10-07
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从品种的选择一外植体选取一灭菌和消毒一初代培养一扩繁和继代一生根培养一过渡培养一商品苗一销售一田间栽培等一系列过程,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生产计划和任务的完成,所以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同时又不能把余地留的太大,以免生产过多造成浪费和增加成本,或者不能按订单提供相应的产品。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是。
(1)品种不对路 花卉产品是一种时尚商品,每年都在更新换代。霸げ夂图苹某种观赏花卉组培苗的生产到采集外植体、入瓶、诱导分化、扩繁、继代、生根、过渡培养、形成产品上市,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到时难免会有部分品种赶不上市场变化而被淘汰,淘汰越多损失越重。
(2)数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原因可能一方面是由于制定计划过于保守;另一方面可能是市场需求突然增加;还有可能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某个生产环节出了问题,比如由于操作及培养基等原因,使增殖率下降,过多的污染及玻璃化,过渡培养过程中大量死苗等,造成不能按定单供苗或不能在市场需求时供苗。
(3)生产过量 花卉种苗的栽植时间集中、季节性强,为了尽可能多地占有市场份额,在进行生产时都留有较大的余地。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繁殖容易,未出现过任何意外损失,又未采取压缩生产的措施,造成大量积压而销毁。
(4)不能按预定时间提供各种种苗 出现延迟供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产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比如在进行生长周期及产量测算时,与人员的实际工作量有出入;在生产中出现大规模的潜在性污染,使组培苗长势减弱或造成过渡时出现大量死亡;由于瓶苗质量和天气等原因使过渡周期延长等。
(5)将小试验研究结果用于指导规模化生产 有时会出现了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也会造成难以按时供苗。
一个完整生产计划的制定应包括增殖品种、计划数量、上市时间、销售策略等几方面。为了保证生产计划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并能够按市场需求进行供苗;在制定计划前要认真分析往年的销售情况,预测本年度的市场需求,及早做好生产品种的引种等准备工作。
(1)繁殖品种 生产品种来源可以是通过引种试种,筛选出适宜本地发展的新品种;也可以是通过市场调查,确定将在市场上流行的当家品种,然后在主栽区进行生产性跟踪调查和比较筛选,选出该品种最优良的单株进行取芽,具有条件的花卉企业和单位还应通过开展新品种选育,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
(2)计划数量 具体到每个品种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生产前的预准备,需要多少顶芽或其他材料作外植体,须依据计划的生产数量来考虑,一般至少应提前在生产季节前6~8个月开始准备。减少品种准备时市场潜力大,后期又不被市场所接受,不得不淘汰造成严重损失的惟一办法,是扩大信息来源,提高花卉产品市场走势的预测能力。
(3)上市考 种苗上市时间的确定,一般根据各个花卉种类及品种的生长周期,并结合种植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近年来产花的时间规律来决定。一般地说传统节日尤其是春节,需要提供大量花卉上市,一年当中这段时间的花价一般也最高,是种植者获得经济回报最佳时期。组培室要根据各个种类及品种的诱导时间、繁殖系数、继代增殖及生根周期、不同季节过渡培养所需的时问、估计污染率,还要考虑瓶苗质量及有效成苗数、过渡成活率等因素,来计划确保一定生产量所需的繁殖苗基数,并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从组培生产一开始,就做好各个生产环节的定期统计
(4)销售策略 由销售部门密切注视市场变化,及时将市场走势情况反馈给生产部门,以便根据需要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种苗上市时间。销售部门还要经常与生产部门进行沟通,及时统计和掌握各种可出售种苗的动态数量,了解它们的质量状况,进行统筹销售。进行工厂化组培快繁生产观赏花卉种苗的产品,是一类特殊的鲜活产品,其有效商品价值期较短暂,通常不能超过一个月,否则质量显著下降。因此,只有较好地解决了生产品种不对路,产品数量与市场需求脱节,销苗旺季无苗可销,淡季又大量积压等问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提高衅返挠行销售率,才能在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赢得较高的信誉,使企业产品具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