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资讯动态 >国内资讯
中国兰遇到组织培养技术是幸运还是尴尬?
发布时间:2010-10-07
 常见到一些专家学者谈及国兰组培时,先是一副“道路是曲折的”苦脸相,然后是“前途光明”式的憧憬--不久的将来,组培在克服了“炼苗死亡”关,“品质退化”关,“成本太高”关后,将一片光明。“昔日王激堂前燕”就这么随便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国兰出口也展现了美好前景,兰花栽培发展到现在这个“瓶颈时代”,我却总感到人无近忧,必有远虑。
    源远流长的兰文化决定了国兰与其他花卉的区别,也决定了国兰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品的特性。但国兰的繁殖一直靠分株,是很慢的,因此国兰铭品虽历经数百年发展,价格还是比较贵的,不像矮牵牛、凤仙花,什么梦幻系列银河系列新品种,美丽无比的花儿只卖三五元一盆。国兰组培如果冲出现在的瓶颈,无疑将引发兰界的重大变革,到时真像现在云南石屏建水一些商家做“广告”一样:“春兰绿云,环球、绿瑛二元一株”或批发“五十元一箱”⒌侥鞘崩蓟ㄊ欠窕姑贵?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兰花还是那个兰花,不以无人而不芳,可养它的人却处在市场经济时代了,商业操作一定会与科技、兰艺紧密结合,最终攻克国兰组培的瓶颈,到时真的是“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国兰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粹,而组织培养则是起源于国外的一种能够繁殖植物种苗的技术。在国外,将组织培养技术用来繁殖兰花在四、五十年前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过那些兰花不是我们的国兰,而是洋兰。由于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使洋兰成了世界上最普遍、销售交易量最大的花卉之一。而我们的国郑在这过去的几十年里,除了社会政治变革所带来的繁荣和某些欣赏观点的创新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发展。
    为什么组织培养技术在国外能够得到那么成功的应用,而在我们国内,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成果却那么地微不足道,到现在也还看不出对国兰的发展起到过任何的左右作用?除了技术上的一些问题以外,可总结为如下一些可能的原因:
    1、中国文化和外来技术的不相容。记得有一位大师级的人物说过,中国兰花是一个文化符号。中国兰花文化博大精深,是国粹。引入外来技术将会改变中国特有的兰花文化睦如包括种兰习惯等),使国兰在某些方面失去特色。这也可以归结为思想上的积极的抵制。
    2、传统种兰的大家大户从保护自身的利益出发而反对组织培养技术在繁殖兰花上的应用。这些人的影响力很大,但他们的出发点和上面列出的第一点有性质上的不同。
    3、国兰的市场狭小。组织培养和大规模生产联系在一起,只有一定以上的规模才有效益,而国兰市场太小,应用组织培养技术难以产生商业效益。
    4、当事者视组织培养繁殖兰花为秘密。认为采用组织培养生产兰花会影响其价格,因此,即使实际上使用了组织培养技术也不向外透露,造成了这种组织培养技术在国兰上应用很少的假象。
    5、技术方面的问题:
    (1)不同植物的培养反应有不同,例如洋兰一般是通过类原球茎繁殖而国兰是通过根状茎繁殖,前者发芽容易但后者发购芾难(多数研究论文如此说)。
    (2)试验材料群体难以保证。由于一些铭品兰花,可以说价值连城,很少有人肯花这么多钱去投入到无法保证成功的试验中。
    (3)污染严重。由于兰花都是与菌共生的,内生菌严重,这样在污染防治还褂薪饩龅那榭鱿拢很难保证极有限的外植体材料能够幸免。
    (4)配方试验难以进行。由于外植体的瓶颈问题,进行配方设计试验就相当困难。
    (5)移栽困难。由于组培过程中的无菌培养环境,使得兰花的共生菌被破坏,造成以移栽成活辜大降低。
    (6)变异严重。对于一些名贵品种经过组织培养后,很难真正保证原有观赏特性。

点击排行

图说组培

组培文库

Copyright@ 2012,zup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济南普朗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电话: 400-6968-123 组培设备及耗材专业制造商
服务信箱: webmaster@zupei.com 传真:0531-82373396 “鲁ICP备05017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