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简介
荷苞花又名蒲包花,为玄参科蒲苞花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墨西哥、秘鲁、智利等地。荷苞花的株高20~30cm,茎叶有茸毛,叶片黄绿色,卵形或卵状椭圆形,花序为不规则聚伞花序,花具二唇,形似两个囊状物,上唇小直立,下唇膨胀似荷包,故名荷苞花。
二、有效的培养方法
1、培养基配方
诱导培养基 MS+BA 2.5mg/L+IAA 0.2mg/L。
增殖培养基 MS+BA 1mg/L+NAA 0.1mg/L。
生根培养基 MS+NAA 0.3mg/L+IAA 0.2mg/L。
2、培养程序
(1)取材 在无病虫害、健壮的植株,选取当年生的新发幼芽作为外植体。
(2)灭菌 将选取的外植体上长约2cm的茎尖及幼嫩的茎段剪下,将大叶剪去,用洗衣粉或洗涤剂水浸泡几分钟后,流水漂洗干净。在无菌条件下,用0.1%的升汞溶液加1~2滴吐温20进行消毒10min,再用无菌水清洗3~4次,无菌滤纸将水分吸干。
(3)生长及分化 将灭菌后的材料转接到诱导培养基上,1周后,茎尖开始生长,少数外植体基部开始膨大,并产生愈伤组织;1个月后,外植体在原茎尖生长的同时,侧芽萌发,继续培养20d后则形成丛生芽,将诱导分化形成的丛生芽分割成小丛,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当繁殖基数达到所需要求时,可将带茎尖的1cm长的小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而基部带腋芽的茎段用来繁殖。
(4)生根培养 将带茎尖约1cm长的增殖苗切下,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中,10d后即开始长根。
三、质量标准及调控技术
出瓶植株应生根良好,苗高2~3cm,有3~4片叶,整株无枯叶和黄叶。在组培试验中,易发生生根状况不良的现象,且无根的种苗出瓶后过渡困难死亡率高,所以,出瓶小苗以有根为其主要的质量指标。
在荷苞花组织培养过程中一个比较困难的环节是培养的起始阶段,外植体基部容易发生褐化现象。可采用加快外植体的转接速度,将基部切除后转入新鲜培养基中或是在培养基内添加0.1%的活性炭等措施来防止或减轻。另一l需注意的问题是荷苞花的试管苗在瓶内容易分化花芽,从而使繁殖系数降低,试管苗质量下降。在选取外植体时要避免取植株上部的芽,尽量选取基部的腋芽,防止接种时就开始产生花芽。
四、出瓶苗的过渡管理
将根长为0.5cm,株高2cm的完整植株从培养基;取出,洗净培养基后,用1000倍的多菌灵溶液浸泡2min后,移至由2/3腐殖土和1/3蛭石混合成的栽培基质中,采用间歇喷雾法,保持温度为26;左右,湿度为90%~95%;1~2周后,可将相对湿度降低至70%~80%,成活率可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