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海临风,阳光强烈。独特的热带海岛气候,孕育出海南独具特色的热带高效农业,让当地农民捧起了“金饭碗”。
在陵水黎族自治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记者看到了“蔬菜天天坐电梯、农民鞋底不粘泥”的景象。
在基地大棚里,青菜在类似于“书架”的9层铁架子上舒展着枝叶。每半小时,最顶端的一“层”蔬菜将如同商场电梯般降落到底部。其余各层同时上升一“层”。这套新加坡垂直耕种系统,能保证所有蔬菜轮转着接受到足够的阳光,让一亩土地能顶好几亩土地用。系统还运用低能耗水压驱动,采取椰糠配方基质,实现周年均衡高效生产。
农户站在梯架上采摘番茄,梯架随着地面上的滑轨向前移动,整个大棚里毫无尘土。在这个总规划面积1.1万亩的大型农业基地,农户的鞋底几乎不会接触到泥土。
这里的无土栽培技术、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物流自动传输系统等,都让人大开眼界。“技术是现代农业的支撑,高科技代表了现代农业未来的方向与潮流。”基地首席专家肖日新介绍,这种高投入的现代农业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只要科学管理,确保高产量和高质量,就能有高效益。
那些“住”在电梯上的蔬菜,虽然硬件设施的投入较高,但传统种植方式每每年只能收成6000斤-8000斤,而在基地,每亩每年能生产5.5万斤,卖相还更好。“四五年就能收回成本。”肖日新说。
海南,被视为“品种的摇篮”“育种家的福地”。得天独厚的光热等资源,让20多万亩的海南南繁科研育制种基地成为“中国饭碗”的坚实底座。从杂交水稻、产玉米到抗虫害的棉花,一个又一个农业奇迹在这里被创造。
所谓南繁,就是利用海南冬春季能够满足种植物周期生长繁殖的独特气候条件和生物资源,从9月至翌年5月进行农作物品种选育加代、适应性观察、种子鉴定评估等。据悉,中国育成的7000多个农作物品种,70%以上都经过了南繁基地。
海南正在建设南繁育种国家实验室,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如今,每年全国29个省(市、区)的700多家单位到海南开展南繁育种工作,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发挥巨大作用。
三亚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柯用春说,当前正在积极推动南繁产业走出去,通过举办国际水稻论坛,请国内外专家进行交流;打造面向东南亚国家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 招收国外留学生;积极引进和培育企业,针对国际市场引进隆平高科等企业设立研发中心,进行研究推广。
“希望更多企业能落户,利用海南自然气候更好进行寻种和育种,针对国外市场走出去。”柯用春说。
热带高效农业正在转化为海南农民看得见的实惠。
在澄迈县桥头镇,地瓜每斤能卖到六七元,靠着这项农产品,村民们家家盖起小洋楼。
在东方市北纬18度果业有限公司,17000亩的红心火龙果园,让每个来到这里的游客流连忘返。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激活力,推动海南农业健康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0。全省农业增加值从2012年711.55亿元增至2017年1012.46亿元,年均增长5.4%,比全国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连续5年排名全国前列。农业增加值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7%,排名全国第一。
农民收入也如芝麻开花一般节节攀升。据统计,海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7408元增长到2017年12902元,年均增长12.9%,快于全国同期增幅。2017年,海南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12.5%,增速排名全国第2位。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