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市旅游部门了解到,天津市宝坻区乡村从2015年正式起步,不到两年的时间迅速形成一股浩大的声势,打造的40个旅游村依托潮白河、青龙湾河、黄庄洼和箭杆河的丰富旅胱试幢团发展,形成了4个特色鲜明、风情浓郁的村庄组团。各街镇在旅游村建设过程中,紧紧抓住“文化”这条主线,打造出了小辛码头、牛庄子、小靳庄等一批在周边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旅游村。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推动旅游发展的最大优势。在如火如荼的旅游村建设中,各街镇依托区文化部门搭建的袁黄研究会、戏剧曲艺研究会、《秦柳》编辑部等平台,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将袁黄文化、漕运文化、辽金文化、戏剧文化、渔耕文化、知青文化和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融入旅游村发展,为乡村旅游注入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灵动的气息。
为巩固这些文化成果,各街镇积极进行转化,短时间内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陈列室、展览厅、博物馆。东走线窝建成了以“蓟运河畔的抗战旗帜”为主题的村史馆;牛庄子与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庐”,联手打造的“中国葫芦博物馆”主体已经完工,正在布展;耶律各庄依托保存完好的萧太后运粮河、古石桥旧址等代历史文化遗存,正在建设“辽金博物馆”;冯家庄挖掘“宝坻境内第一个党支部”的红色底蕴,正在建设红色主题博物馆;小靳庄还原以样板戏和知青为主题往事记忆,正在建设村史展馆;河北庄充分发挥毗邻潮白河优势,正在建设以潮白渔家为主题的渔事博物馆。这些文化载体强化了游村的主题定位,彰显文化品位。
为充分展示这些成果,区文化部门今年一月份面向各旅游村启动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对各相关街镇申报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和传统技艺等2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审核,最终确定“料器制作技艺”、“箔鱼技艺”等18个项目纳入第二批宝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展示了旅游村文化挖掘取得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