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组培纵览 >生物技术
组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5-04-09


组织培养技术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活器官、组织或细胞置于培养基内,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连续培养而成的细胞、组织或个体。这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生物、医药的研究。
1发展
美国在20世纪中期应用组培技术而获得的芹菜苗已成功地取代了种子繁殖的传统方法。中国21世纪初在番茄、辣椒、马铃薯、生菜、人参和果品生产中也已广泛投产应用。
2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也就是说每个植物细胞里都含有一整套遗传物质,只不过在特定条件下不会表达。
组织培养基于此原理就可以将已处于分化终端或正在分化的植物组织脱分化,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再在愈伤组织上形成新的丛生芽。
3培养过程
1.愈伤组织的培养条件:必须无菌操作
2.材料:刚生长不久,具有高度分裂能力的茎尖,芽尖,感染病毒的机会很小
3.植物细胞全能性,确保组织能培养成植株。
4.在无菌操作室中完成接种工作,然后放于培养室[光照(日光灯照射),温度(30度)中培养。所以说完成操作后,在培养室中培养时就需要光照条件了。
改良作物

增加遗传变异性

单倍体育种:通过花药培养,从小孢子获得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后获得正常二倍体植株,这是一条育种的新途径。单倍体育种可以缩短育种年限,节约人力物力,较快地获得优良品种,21世纪初已有四十多种植物获得了单倍体植株。中国在水稻、小麦、烟草、柏树、橡胶、辣椒等植物的单倍体育种的工作上,处于领先地摺
胚培养、子房培养、胚珠培养:为了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可采用胚、子房、胚珠培养和试管受精等手段。最早成功的例子是两个栽培种亚麻的杂交胚发生败育,利用杂种胚培养克服了一些障碍,得到种子。在棉花、黄麻上获得成功。从玉米的离体子房培养,经体外受粉可叩玫街肿印
突变体的选择和应用:由于植物的单细胞培养成功,可以用这个方法诱发单细胞进行突变,通过筛选所需要的突变体,然后使细胞分化成植株,再通过有性世代使遗传性稳定下来,这是从细胞水平来改造植物的一种途径。除细胞外,愈伤组织、花药、原生质体都可诱发弑洹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在这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如:已选育出抗花叶病毒的甘蔗无性系,抗1-2%NaCl的野生烟草细胞株,抗除草剂的白三叶草细胞株等。
体细胞杂交和遗传工程:自1960年以来用酶法获得大量有活力的植物原生质体,现已从四十多种植物的原生质体产生咴偕植株。通过异种原生质体的相互融合(即体细胞杂交)为植物育种工作开阔新的途径。原生质体融合的工作自1972年Carlson在两个烟草种间成功以来,21世纪初除种内与种间能获得杂种植株外,在属间甚至不同科的植物间亦做了许多工作,如烟草与大豆、烟草与天仙子、矮牵牛与小花矮牵牛、番茄与矮牵牛等都得到了杂种植株。
此外,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并以选择胞质链霉素抗性做手段以转移烟草的雄性不育性状,或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转移胞质的抗林可霉素因子都得到成功。
原生质体没有胞壁,容易接受外来的引入物质。由于致癌农杆菌可以使多种ㄎ镄纬芍琢觯以及已发现它所带的Ti质粒可以有效的插入植物细胞的基因组中,所以一些研究者也设想能否以Ti质粒作为载体,与固氮基因重组后转入植物的细胞中,如能实现将固氮基因转到非豆科植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中,则遗传工程在创新植物类型上的前景,无疑是非常广阔ā
繁殖植物

组织培养中从一个单细胞,一块愈伤组织,一个芽(或其它器官)都可以获得无性系。无性系就是用植物体细胞繁殖所获得的后代。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的无性系可概括为五个类型:
原球茎:细胞或组织培养经原球茎途径分化成植株。大ǚ掷蓟ㄊ粲谡庖焕嘈停即兰花的各个部分的离体组织都能诱导形成原球茎,再经培养分化形成植株。
器官发生型:即从细胞或愈伤组织培养通过不定芽形成植株,如烟草愈伤组织培养分化所得的植株。
胚状体发生型:从细胞或愈伤组织通过胚状体途径,即由球形期、鱼雷ā⑿男纹凇⒆右镀诰成熟胚发育成植株,如胡萝卜体细胞培养可通过胚状体途径形成植株。
器官型:从离体珠茎、花芽、叶、鳞片等,亦即从离体的母体组织直接产生小植株,如贝母、百合等。
无菌短枝扦插;选取已发育成熟的腋芽,连同短枝经表面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ㄑ,使其生根。腋芽可用生长激素处理促使其萌发。这一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获得一个植株。对保存珍贵的优良树种或花卉品种是简易而有效的方法。
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做到快速繁殖。1年中从一个芽得到103-106个芽,达到快速目的。无性繁殖。国外在草莓、苹果、柑桔、兰花ㄊ竹、铁线莲、杜鹃、月季、桉树等进行快速繁殖已达到商品化。中国已获成功的有甘蔗、月季、菊花、无籽西瓜、栎树、山楂、猕猴桃、雪松等。
通过组织培养可以进行无病毒植株的培育。病毒是植物的严重病害,病毒病的种类不下五百多种。受害的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马ㄊ怼⒏适恚蔬菜作物有:油菜、大蒜,果树有:柑桔、苹果、枣,花卉有:唐菖蒲、石竹、兰花等。防治无方,只好拔除病株,因而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病毒在植株上的分布是不均一的,老叶、老的组织和器官病毒含量高,幼嫩的未成熟组织和器官病毒含量较低,生长点几乎不含病毒或病较少。1952年法国Morel用生长点培养法获得无病毒植株成功,以后许多国家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已在马铃薯、甘薯、大蒜、石竹、百合、兰花、草霉等植物上得到成功。如果采用0.1毫米以下的生长点,则培养时间长(1-1.5年),成活率低,无病毒苗。在我国已获得马铃薯无病毒苗,并进行了推广种植,在广东省进行了柑桔无病毒苗的培育。
有用化合物

组织培养除了在农业上的应用外,21世纪初世界各国都在重视另一个方面,即有用化合物的工业化生产。有用化合物包括药物、橡胶、香精油、色素……等。这些化合物许多都是高等植物的次生⑿晃铮有些化合物还不能大规模地人工合成,而靠植物产生这些化合物来源有限。因此,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培养植物的某些器官或愈伤组织,并筛选出高产、高合成能力、生长快的细胞株系,以进行工业化生产,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次生代谢物的研究和组织培养方面,进行⒆髯疃嗟氖橇邦德国和日本。用组织培养可以生产的化合物有强心苷、吲哚生物碱、黄连素、辅酶Q10等,现已选出高产的细胞系,大规模生产亦有成效。人参为我国名贵药材,现今因野生资源缺少,多用人工栽培,但人参生长慢,6年才有10克左右的人参根(干重),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可⑻烊簧长速度提高上百倍左右。我国科学家罗士韦早在1963年就成功地培育了人参的组织,但此工作后被迫中断。21世纪初南京药学院丁家宜利用组织培养生产出人参干粉。在组织培养中生长速度为0.5克o升-1o日-1(干重),比栽培人参0.004.5克o日-1o根-1约高100倍以上,并可在20天左右周期内有10-20升大瓶中进行小批量生产,每升得13.9克,其药用成分和药理活性与商品人参相似或更优,现已投入中试生产。这是我国第一个用组织培养进行药的工业化生产的例子
在这方面尚待解决的问题是:(1)选出的细胞系中次生物质的产量是否高于起源植物;(2)继代培养后生物合成能力是否能保持;(3)生长是否快速;(4)成材一核算问题。
(四)培养物质温贮藏和种质库的建立
在液氮(-196℃)条件下,加入冷冻保护剂,可使组织培养物的代谢水平降低,有利于细胞、胚状体、试管苗、愈伤组织等的长期保存。据报导,冷冻保存嗪萝卜胚状体,在保存1年后仍有再生成植株的能力,有些国家已利用此方法建立了种质库,但我国在这方面仍是空白。
在国际上一个新的动向是"人工种子"的试验。所谓"人工种子",是指以胚状体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它萌发长成幼苗。据美国遗传公司报道,美国科学家已成功地把芹菜,苜蓿,花椰菜的胚状体包装成人工种子,并得到较高的萌发率,这些人工种子已生产并投放市场。我国科学工作者成功地研制成水稻人工种子。可见,组织培养将在遗传育种、作物改良和改革作物栽培中获得更大的成效。

点击排行

图说组培

组培文库

Copyright@ 2012,zup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济南普朗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电话: 400-6968-123 组培设备及耗材专业制造商
服务信箱: webmaster@zupei.com 传真:0531-82373396 “鲁ICP备05017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