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艺学会专家来到凌源,对花卉(百合)产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评审后一致认为,该市花卉特别是百合不仅在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上在全国县(市)中独占鳌头,而且花卉产业已形成了从标准ピ耘唷⒅智蚬产化繁育到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其百合等鲜切花在占领国内60多个大中城市的基础上,还漂洋过海打入国外市场。中国园艺学会专家组研究决定,授予凌源市“中国百合第一县”称号。
凌源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为半干旱半湿润过度带,年平均降水量为5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8.3℃,全年日照时数为2844.8小时。土壤以褐壤土为主,次之为棕壤土和草甸土。积温条件、日光时数、土壤质地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球根类花卉生长。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该市部分农户开展引种裸地唐菖蒲发现,种植花卉单位面积效益比种植大田作物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与此同时随着保护地建设的兴起和加快,一些花农又尝试利用温室、日光温室种植百合、郁金香等球根类花卉,单棚(以50米计)单茬纯收入高达1万元以上。
近年来,凌源市委市政府尊重农民意愿,因势利导,把花卉确定为继无公害黄瓜后,保护地种植结构调整的新兴主导产业,将其列为“一县一业”发展战略,在引种开发、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a扶持,从而激发了广大群众空前高涨的积极性,使产业规模不断得以扩大。据了解,到目前,该市已累计为百合产业建设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同时,与沈阳农业大学以及荷兰、以色列等国外专家合作,不断改良百合品种,提升百合品质,帮助农民掌握新技术,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农户a和“协会+基地+农户”等生产组织形式。到2011年底,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5.5万亩,年产鲜切花3.5亿枝,年产百合种球3亿粒,产值6.5亿元。全市种植球根花卉农户3万户,有2万余农户种植百合,户均收入2.17万元。品种已发展到百合、郁金香、非洲菊、玫瑰、菊花等10多个系列60余种a主栽品种为东方百合和亚洲百合,其中亚洲百合种球产销量已占国内市场80%以上的份额,产品远销沈阳、长春、哈尔滨、北京、上海、福州、广州等60多个大中城市,而且出口国外,销量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为花卉(百合)接长产业链条,使其步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凌源市在凌北镇辛杖子村建起了辽西乃至东北地区第一家花卉交易市场,以拉动凌源及周边地区花卉生产的发展。该市场集批发交易、货物储存、加工包装、产品保鲜、运输、信息服务、科研示范、技术r训、三产开发等多功能于一体,投入运营以来,客商云集,购销两旺,先后有北京的达通、金地园艺、克劳沃、阳光贝尔、国航国旅等知名的花卉公司和航空公司在市场设立了办事处,有12家经办机构为荷兰等国代理经销业务,市场经纪人达500余人,交易面不仅覆盖凌源及周边县(市),而且还辐射到大连、鞍山、阜新、锦州等省内大中城市和河北、内蒙古等外省(区),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花卉集散地。
与此同时,该市注重以科技型龙头企业带动花卉(百合)产业提档升。在此背景下东远农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很快成为凌源花卉产业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成立伊始就把研究工作锁定在实施花卉种球种苗国产化上。在科研院校的支持下,对花卉种球种苗繁育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示范,掌握了多项生产的关键技术,使花卉种植实现了种球国产化繁。另外,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朝阳市突出贡献专家、凌源市花卉局局长柳生的带领下,一批具有副高级农艺师和农艺师职称的专业人才通过不断摸索实践,创造了多茬花生产、箱植栽培、基质栽培、组培扩繁、标准化栽培、种球处理等多项花卉生产技术。该市每年还坚持聘请兰、以色列、哥伦比亚、新西兰和国内花卉科研院所专家来凌源为花农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为加强花卉产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每年举办花卉技术培训100多次,有力地提高了花农的科技素质和管理能力。
为打造花卉品牌,凌源市在不断强化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品牌战略,近年来该市先后注册了“凌馨”、“第一枝花”、“木兰山”、“凌源花卉”等花卉商标。其中“凌馨”牌商标被评为辽宁省著名商标,“凌馨”牌花卉被评为辽宁省名牌产品。d第七届花博会上,有31个花卉品种获奖(金奖5个、银奖9个、铜奖12个、优秀奖5个)。品牌战略促进了全市花卉产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的提高,目前统一使用已注册的“凌馨”牌商标,花卉统一包装率达到100%,正向着国家级品牌商标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