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蝴蝶兰品种‘V31’,花卉行业中可谓无人不知,在我国蝴蝶兰产业发展的道路上,‘V31’占据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新品种不断登上舞台的今日,它仍然占有一n之地。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V31’的生产量已经大不如前,就连北方一些对新品种接受相对滞后的地区也在逐渐减产,只有长三角地区还有不少高品质产品。
从2010年开始,北京地区‘V31’的生产量就开始急速缩减,今年生产的厂家更是屈指可数,在花卉市场难匿其踪。这个在蝴蝶兰发展舞台上的“常青树”,为何逐渐退出了北京市场的舞台呢?
从舞台主角到落幕退场
要说‘V31’的退场原因,就要从其登台时说起。2004年,‘V31’逐渐走上北京市场舞台,当时蝴蝶兰m实生苗生产居多,克隆苗生产的品种较少,‘V31’与‘聚宝’、‘火鸟’同期上市,抗性强、两个月的较长花期、生产技术容易把控、比其他品种生产周期短等特点,使其“一夜蹿红”。2007年和2008年,‘V31’成为蝴蝶兰市场上当仁不让的主角,占据了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达到了其m职业生涯”的最巅峰。然而从2009年开始,花色艳红、排序更好的‘04系列’和‘红龙’开始崭露头角,抢占市场份额。
2011年,‘9号’、‘大辣椒’、‘159T依次登台,成为年宵期间的新宠,而‘V31’也逐渐退出舞台。‘V31’在蝴蝶兰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已无需多言,虽然目前北京地区的生产量不大,但凭借较长的花期和较好的抗性,其在租摆市场上仍然备受关注。而特A级产品的出厂价格能达到20元至22元,足以证明其较大的影响力。但在新品种不断亮相的今天,‘V31’的市场份额下滑严重。北京文慧晨园总经理文建军告诉记者:“‘V31’之所以能够在四五年的时间内占据市场,一方面是凭借自身的品种优势,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新品种的研发速度较慢,能够替代它的品种较少。”
受新品冲击淡出市场
‘V31’淡出北京市场,主要是因为受到新1种的冲击。经过不断的研发,新品种在品质上有很大的提升,抗性也比‘V31’有所提高;同时,新品种更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以‘大辣椒’为例,特A级产品有12朵至13朵花,花朵直径为13厘米且花色深红,最长花期达3个多月,这些特性都是‘V31’无法比拟的;而新品种的上市还能提升1场销售价格,为生产商和经销商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生产商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也会选择更受市场欢迎的品种进行投产,因此‘V31’的产量缩减成为必然。
退化变异是导致‘V31’退场的另一个原因。种苗品质难以保证,组培几代已无从考证,种苗变异情况随处可见也导致‘V31’不再受宠。北京怀柔蝴蝶兰生产商周守军介绍说:“现在生产‘V31’的变异情况比较严重,有些产品催花抽梗后会从顶端开始糜烂,只能剪掉重养;有的花梗上会出现盲苞,没有花苞生长出来;还有的两个花瓣有一瓣无法展开,花瓣的纹理杂乱出现花脸等。还有原本‘V31’为粉色系花,变异后花形更小,颜色也变得更浅,抗性大不如前。”在主力研发新品种的情况下,对于这些老品种的种苗组培又有谁会再投入精力和资金呢?随着蝴蝶兰产业的快速发展,品种还将不断推陈出新。而在新品种纷纷登台的情况下,如果种苗端不能得到有效地把控,今天市场上销售红火的新品种同样会成为明天的‘V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