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资讯动态 >国内资讯
渭源县扶贫开发助推马铃薯种薯产业快速发展
发布时间:2012-09-24
定西市渭源县属六盘山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非常适宜马铃薯种薯繁育。据了解,近年来,渭源县以建设“中国马铃薯良种第一县”为目标,举全县之力加快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特别是2008年以来,渭源县将马铃薯种薯作为扶贫主导产业,创造性地提出了“双推双带”的扶贫开发模式,已成为县上做大做强马铃薯种薯产业,实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科学之路与主要途径。
一是推进科技扶贫带动产业发展。依托扶贫资金投入和龙头企业带动,狠抓“三项措施”,构筑“四大体系”,强力助0马铃薯种薯产业快速发展。“三项措施”即一是依托科研院所建“体系”。采取“政府扶持、企业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的模式,加强与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建成甘肃国丰科技渭河源种业公司、田地公司等一批种薯龙头企业,繁育推广马0薯品种30多个,形成了“省农科院育种――种业公司快繁脱毒苗、原原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扩繁原种――薯农订单生产一二级良种”的马铃薯种薯生产组织体系。二是紧抓科技服务聚“内功”。围绕增强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采取专题培训、定点培训、委托培训、捆绑培训等多种方式,每年重点培育建立科技扶贫示范户2000多户。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先后选派65名科技特派员到企业、160名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推广服务,目前全县马铃薯标准化生产面积已占到57.5%,被农业部授予全国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县。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增“后劲”。2000年以来,县上通过积极正确,先后为马铃薯种薯产业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600万元。围绕破解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难题,先后在8个乡镇建立了扶贫互助社,开展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在互助社运行管理中,始终以贫困户为扶持对象,采取直接到户、有偿借款的办法,探索出了一套农民乐于接受的扶贫互助资金运行机制,既保证了互助资金能够放得出、收得回,安全运转,又解决了贫困农户贷款难、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了扶贫效益。截止目前,27个扶贫互助社共计发展互助小组492个、社员户3039户,资金总量达到357.5万元,杓品⒎沤杩753万元,扶持贫困户2503户(次)。“四大体系”即:一是种薯扩繁体系。依托种薯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建成了会川马铃薯种薯科技示范园区,启动建设总投资12.2亿元的渭源县马铃薯种薯现代农业示范区,今年全县将建成脱毒瓶苗组培温室6500平方米,原原种生产日光温室1150座,可年产脱毒瓶苗1.6亿株、原原种1.8亿粒,马铃薯种植总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原种2.2万亩,一级种薯15万亩、二级种薯22.8万亩),形成了从“茎尖组织培育脱毒瓶苗――日光温室繁育原原种――网棚(高山隔离)繁育原种――大田繁育一二级良种”的马铃薯种薯梯级扩繁体系。二是贮藏销售体系。按照“扩大贮量、减少损耗、均衡上市、稳定价格、增加收入”的思路,切实加强种薯标准化贮藏设施建设。全县累计建成千吨以上大型种薯贮藏窖31栋,小型贮藏窖300多座,马铃薯贮藏能力达到60万吨;建成会川、五竹2个种薯专业批发市场和清源、北寨、莲峰等小型产地交易市场,设立收购网点160多个,扶持贩运大户600多户,建立了外联客商、内联农户的市场交易体系。三是质量监管体系。严格执行种薯生产经营许可、种薯生产基地认定、种薯质量追溯管理制度,出台了种薯质量管理和市场管理办法,制定了马铃薯脱毒瓶苗、基础种薯、合格种薯等生产技术标准和贮藏保鲜技术规程,采取跟进企业、跟进基地、跟进田间、跟进贮藏、跟进市场的“五跟进”措施,从种、管、收、藏、销等各环节全程进行监管,全力保证种薯品质。四是品牌宣传体系。坚持把品牌培育作为推动产业持续发展、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完成了“渭源县马铃薯种薯”原产地、“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注册了“渭河源”和“五竹”牌种薯商标。采取网络媒体、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加大渭源种薯的品牌宣传力度,2009年以来,先后承办了全国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经验交流会议,成功举办了⑺辔荚绰砹迨碇质硗平橄殖』嵋椤Mü强有力的宣传推动,极大地提升了渭源种薯的知名度,品牌效应正在显现,年外调种薯50万吨以上。
二是推进产业开发带动农民增收。以产业富民为目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努力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2011年,全县马铃薯总产值达到4.6亿元,占到一产比重的49.3%,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1354.2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2993元的49.1%。一是建立了“科技+基地+农户”的种薯推广模式。依托科技扶贫项目,按照“科技+基地+农户”的良种推广κ剑建设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种植基地,全县马铃薯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在项目实施中,坚持以配方施肥、科学种植、规范管理为重点,组织开展种薯繁育技术培训,通过能人带动、典型示范、资金补助等方式,引导群众扩大种薯繁育面积,普及科学种植技术,提高产业经济效益。根据2010和2011年市场价格计算,原种较一级种亩均增收3000至4000元,一级种较二级种亩均增收500元以上。二是建立了“五免六统一一保证”的种薯扩繁模式。重点扶持甘肃国丰科技渭河源种业公司等6家种薯龙头企业,采取“五免”(即免费投放种籽、免费投放钢管网纱、免费搭建原1网棚、免费开展技术培训、免费田间技术指导)、“六统一”(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搭建网棚、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订单收购、统一贮藏销售)、“一保证”(即企业以保护价收购种薯)的模式,组织群众开展种薯繁育,科学分配了公司与农户利益关系,消除了市场风险1提高了种植效益,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投入不足的问题,保证了农民群众参与种薯繁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建立了“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扶持导向作用,按照 “三民四自”(即民办、民管、民受益;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1)的原则,培育发展五竹马铃薯良种繁育协会、田源泽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等种薯协会(合作社)组织130多家,网络会员3.6万多户,其中贫困户达2.2万户。按照项目支持、订单生产的方式,创立了“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组织会员农户从事种薯繁育,使扶贫资金的扶持面进一步扩大,扶贫效应进一步凸显。
据悉,在今后的工作中,渭源县将紧紧围绕打造“中国马铃薯良种第一县”和“扶贫开发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全国型典范”的目标,根据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与布局调整新要求,抢抓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政策机遇,以全国连片特困地区马铃薯种薯产业研讨会为契机,认真学习各位专家的新观点、新思路,积极借鉴兄弟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按照品种多样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经营产业化、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努力扩充产业总量,增强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现代种薯产业吲力实现提质增效,促进强县富民。力争到2016年,全县引进培育新品种25个以上,建成种质资源库2座、脱毒瓶苗组培温室1.5万平方米、原原种生产温室1500座、大型恒温库6座、千吨贮藏窖100座,发展原种面积5万亩、一级种面积35万亩,马铃薯总面积稳定在40万亩,达到年产原原种4.5亿粒、原种13万吨、一级种87万吨的种薯生产能力,至少为省内外提供6万亩原种田、50万亩一级种薯田和580万亩二级种薯田的用种需求。全县马铃薯总产值达到22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种薯产业中获得收入4300元以上。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渭源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品种创新基地与辐射中心、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繁育供应基地、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价格形成与信息发布中心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供稿:罗红伟  责编:丁陆军)

点击排行

图说组培

组培文库

Copyright@ 2012,zup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济南普朗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电话: 400-6968-123 组培设备及耗材专业制造商
服务信箱: webmaster@zupei.com 传真:0531-82373396 “鲁ICP备05017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