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资讯动态 >行业动态
走出小小实验室 绿满青山大天地
发布时间:2012-09-10

洋口林场种苗组培实验室。
洋口种苗组培实验室。 黄海 摄

(记者 方炜杭 通讯员 方扬辉 刘建波 黄海 摄)福建省是我国南方林业大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现代林业,关键是推进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其中,种业自主创新尤为关键。如何推进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惠及广大林农?记者日前走进顺昌洋口林场,探寻福建省杉木良ú业化道路

祖荣福的“小算盘”

17日,在顺昌县建西镇谢屯村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包上,有一片七亩杉木林长势特别喜人。林子的主人祖荣福每天都要远眺一下这里。“这片青山再过三四年就可以开始间伐,那时就能收回全部苗木和抚育投入的成本了,而这还仅仅是开始。” 他喜不自禁地说。

而在同一个山头上,那些与祖荣福同期种的林子却还要七八年才能间伐。祖荣福盘算着,到时把长势好、可成大材的杉树留下来,再过十年后这些树正好成可用之材,蓄积量更高,又可以进行新一轮的间伐,每亩保留40株培育大径材,一亩地将有2万元以上的收入。

同样是杉木,差距为何这么大?

祖荣福有自己的“小算盘”先苦后甜。2006年,祖荣福用洋口林场买到的第一批组培杉木苗种了这片林子。谢屯村与洋口林场毗邻,祖荣福知道,林场的林子比普通林子长的更快、更大,差别就在于良种。

“造林不同于种水稻或者柑橘,从投入到产出,大约需要20年左右。”祖荣福认为,玖植出时间长,种什么苗木最关键。

他笑呵呵地帮记者算了一笔账,第一年造林投入最大的是苗木的本钱,以苗木为例,祖荣福用洋口林场生产的组培苗是0.8元一株,一亩成本在150元左右,而市场上静糠值拿缒局灰0.2元一株,平均一亩成本36元,对于资金紧张的林农来说,100多元的差价可不是小数目。所以,当时市场上卖得最火还是0.2元一株的普通杉木苗。

相对于抚育,苗木的投入只能算小头。祖荣福说,造林之后还有3年是抚育期,抚育期每年锄草2次,每亩成本200元,3年下来每亩就要投入600元,因此,这段时间被林农们形象地称为“三年抗战期”。

然而,随着杉木苗一天天长大,成效开始显现祖荣福的林子不但长得好还长得特别快,2年林分就郁闭了,这也意味着他的抚育期只需要两年。这样算的话,每亩抚育成本只要400元,苗木的投入已经省回来了。此外,差距还会体现在成林后的蓄积量上,普通的杉木苗6年生每亩不到5立方米,而他的林子达到8立方米。

种田饱肚,造林致富。这两年,林场杉木苗的好处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当地不少造林大户过完年第一件事就是到洋口林场买杉木组培苗。顺昌是全国杉木之乡,祖荣福先后三批一共造了50多亩林,但还只能算小<。本来今年还打算再种一些,却发现村里镇里已经找不到空闲的山场,“不少村子连田与山交界的缝隙都被种满了树”。

顺昌洋口林场:走出小小实验室

走向产业化之路

洋口林场位于顺昌城关以南十几公里的洋口镇,四周郁郁葱葱,场区的一个角落里,坐落着一座2层小楼,是杉木组培苗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祖荣福的树苗就源自于此。

“历经41年,林场完成了三代杉木品种的改良,科研成果至少领先国内同行10年。”在生产车间,洋口林场场长张志才自豪地说,“别小看这些玻璃器皿,里面的每一株小树苗都浓缩着一代又一代林业科研工作者的心血。”

玻璃瓶中的小树苗是从第三代杉树上采下的组织器官,在实验室内通过植物的克隆技术,在培养基的帮助下,一株株继承了上一代优良遗传增益的树苗,一步步转移到阳光下、大棚中、大田里,最后遍布青山。

“林业科研并不神秘,大量日常工作就是简单的测量和统计。”现已经退休的老场长李寿茂回忆道,与其他领域的科研工作不同的是,林业科研工作者最好的“实验室”就是林场的大山。为了上树采种,不少人练成了 身爬树本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果说,老一辈林业科研工作者主要的使命在于选育良种,那么,如何把这些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让林农受惠则是当前洋口林场的重要使命。

因为林子好,洋口林场早就名声在外,早些年,每年春季的苗木市场上,打着洋口林场旗号兜售杉木苗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屡禁不止,但行家都知道,那百分百是“李鬼”。

“李鬼”的背后是林农对林木良种的渴望,也是广大林业科研工作者的期盼。据统计,截至“十一五”末,福建省林木良种化水平为58%。加快林木良种化进程,无疑成为福建省提高森林蓄积量、森林经营水平的重要前提。

2004年,洋口林场杉木组培苗实验室应运而生,着手杉木优良无性系组培苗生产技术研发。2006年,研发出“洋020”、“洋061”等10个杉木优良品系的组培技术和培养基配方。

为了确保杉木优良品系的推广和打击各类假冒侵权行为,2008年12月,洋口林场注册了“洋林”牌商标,首次正式面向市场。为了让林农能够接受,定价0.8元一株的苗木远低于1.1元的成本价。

2008年2月,洋口林场利用优良无性系组培苗在场部后山营造的杉木示范林,到去年底平均树高7.5米,平均胸径8.9厘米,其中单株最高达9.0米,单株最大胸径达12厘米,与杉木普通林分相比,材积增益达100%以上,效果非常明显。

好消息接连传来。2010年底,省政府决定连续三年,每年拨专款5000万元支持发展农业优良品种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杉木因其地方特色、产业化市场化前景好、技术成熟度高、有利于农民增收成为项目之一。

截至目前,从洋口林场杉木组培苗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生产的组培苗已在福建省及广东、广西、云南、浙江和江西推广了2000多万株,累计造林10多万亩,比普通杉木品种增效达10亿元。

“受条件限制,目前现有车间1000万株的年产量依然供不应求。”洋口林场党委书记林宇峰告诉记者,林场正在规划建设一幢福建杉木良选中心大楼,集种苗科研与开发、技术交流、技术协作与培训、组培生产、产品交易、种苗检测、土壤分析等多功能为一体。届时,现代化的组培生产车间将达4000平方米,2015年,生产能力将力争达到4000万株。

贵在坚持

洋口林场场长张志才在观察今年新建杉木三代种质资源库。刘建波
洋口林场场长张志才在观察今年新建杉木三代种质资源库。刘建波 摄


在洋t林场一侧的一座小山坳里有一座墓冢,长眠着的是洋口杉木遗传育种的先驱、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岳武。在福建的20多年里,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林场的每寸土地。1985年,陈岳武因积劳成疾不幸辞世,他的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一部分骨灰安葬在洋口林场。

陈岳武的墓碑见证着南林与洋口近半个世纪的深情,被认为是40多年来洋口精神的象征,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践行着踏遍青山作贡献的理念,无怨无悔地为了理想在大山内燃烧青春。正是他们近半个世纪的坚持,福建杉木的遗传育种研究和应用才能持续领跑全国。

生态省建设需要足够的森林资源做保障。而林业科研与林木的生长周期息息相关,短则3年,长则30年,这决定了林业科研必须具有可持续性。

2003年初,省林业厅实施林木种苗科技攻关专项计划,以杉木、马尾松、桉树、相思、木麻黄、优良乡土树种与珍贵树种6大类树种作为主攻树种进行科技攻关,至今已累计投入省级财政资金2700万元,有效地提升了福建省主要造林树种的良种化水平。

从事杉木遗传育种多年的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所长郑仁华告诉记者,福建省林业科技创新主要难题有三个: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团队与学科建设比较滞后、持续性研究纸先酢!傲忠凳且桓鲋芷谛院艹さ男幸担要想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研究,持续地投入才可达到预期目标。”

他建议,窒龋紧跟国内外林业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结合福建省林业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开展自主创新研究,把林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福建省林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其次,加强创新团队与学科建设,充分发挥福建省林科院和福建农林大学林学等单位在忠荡葱轮械牧头作用,加强创新团队与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第三,加强持续性研究。对目前开展的主要科技项目,尤其是林木种苗科技攻关项目,要继续持续投入、稳定队伍,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不断取得重要的成果并用于生产上推广应用,提高科技成果对林业发值墓毕茁省

郑仁华认为,考虑到林业成果的公益性,应由林业行政部门投入资金先进行成果的中试应用,以有关潜在推广区域的林业企业、林农为中试对象,建立示范点或示范片,中试、示范成功后即纸行广泛推广应用,才能广泛惠及林农林企。(来源:东南网)

点击排行

图说组培

组培文库

Copyright@ 2012,zup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济南普朗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电话: 400-6968-123 组培设备及耗材专业制造商
服务信箱: webmaster@zupei.com 传真:0531-82373396 “鲁ICP备05017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