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资讯动态 >国内资讯
乌兰察布打造"中国薯都"的实践和战略构想
发布时间:2012-08-18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辖11个旗县市区,总人口287万,a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农牧业大市,也是一个干旱少雨、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地区。全市总耕地1130万亩,农村牧区人口213万,占总人口的76%,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600多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1/3。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西部地区要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的指示精神,顺应自然和经济规律,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市农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来培育,通过扩规模、强基地、提质量、创品牌,马铃疾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马铃薯产业成为彰显地区特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品牌产业,在打造"中国薯都"进程中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一、乌兰察布马铃薯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马铃薯是乌兰察布的传统优势产业,种植历史较久,产业基础厚实,追溯几十年来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5年前的自给自食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种植面积较少,仅有100-150万亩,占同期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0%左右,且产量低而不稳,亩产不足1000斤,只是作为农民饥当粮、饱当菜,养家糊口的食物。第二阶段为1996年至2000年的产业初步形成阶段。1996年,原乌兰察布盟盟委、行署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提出"土豆立盟"的发展思路,扶持引导各旗县大规p种植,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有所提高,实现了由产品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化,播种面积在1998年时达到450万亩,亩均单产达到1500斤。第三阶段为2000年至2008年马铃薯产业化全面有序推进阶段,这一阶段的基p特征是产、储、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开始显现,产业各环节的集约化程度有所提高,广大农牧民依靠马铃薯产业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实现了由商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跨越。第四阶段为2008年以后发展提升阶段。这一阶段面积继续稳定在400万亩以上,重点是引入、推广科学的种植技术,节水设施技术得到普遍运用,规模化种植水平进一步提升,品牌化建设迅速推进,进入了依靠科技提高品质、提升效益的发展新阶段,打造"中国薯都"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发展,乌兰察布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种薯、商品薯和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2008年,农业部把我市的10个旗县市列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2008-2015)》中的华北马铃薯优势区,重点生产脱毒种薯、生产加工薯和鲜食薯。全市除集宁区以外,其它10个旗县市马铃薯播种面积均在30万亩以上,其中四子王旗近100万亩,2011年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人均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达到1500元左右,占到种植业收入的53%,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0%,马铃薯产业已成为我市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20093月,中日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命名我市为"中日马铃薯之都"

我市马铃薯产业呈现四个特点:一是种子繁育自成体系。马铃薯良种繁育已形成从组培快繁、网室栽培、原种繁育到种薯规模化生产的完整体系,达到了每四年更换一次良种。二是综合集成技术成熟。目前,高效节水技术已普遍推广,全市各类喷灌机达1800套,喷灌覆盖面积50万亩,膜下滴灌总面积达135万亩,滴灌马铃薯面积占到80%以上,良种、高垄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技术得以组装配套,综合运用。三是产业化水平提升。全市马铃薯产、加、储、销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马铃薯加工企业已发展到70多家,销售收入超百万元的加工企业达到19家,加工能力达65万吨,加上农户加工,总加工能力100万吨,加工转化率达到25%左右,马铃薯产业的综合增加值突破了30亿元,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四是市场前景广阔。全市马铃薯储存能力近170万吨,其中大中型咏压婺4⒋100万吨,农户小储窖70万吨,基本实现了错峰销售,均衡上市。建成大型马铃薯交易市场11处,年交易量20多亿斤,鲜食薯销售遍及山东、江苏、云南、湖南、广东等20多个省市和俄罗斯、蒙古、韩国、永次餮恰⑿录悠隆⑾愀邸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种薯销往广西、云贵、四川等地。

二、乌兰察布打造中国薯都的优势和主要举措

乌兰察布打造中国薯都有五大优势:一有独特的自然条件。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高原,马铃薯产区海拔1300-1500米,气候冷凉,结薯s的七、八月份平均气温17-21℃,昼夜温差大,而且土壤类型为栗钙土,多呈沙性,土壤疏松,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全市降水多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也正是马铃薯生长需水量最大的时期,雨热同季,对马铃薯生长发育极为有利s加之海拔高、空气干燥,不但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干物质积累,而且马铃薯的晚疫病发生频率低,传毒蚜虫少。同时,我市马铃薯耕作区地势相对平坦,具有机械化作业的优越生产条件。二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多年稳定在400万亩左右,年产量400-450万吨,种植面积和总产在全国地区级位居第一,占自治区马铃薯产量的40%以上,种薯生产面积达50万亩,其中原种一代生产面积达5万亩,加工专用薯基地达100万亩。此外,规模化种植马铃薯,土地、人力、电力成4都较低,投入产出效益明显。三有强劲的科研支撑。我市马铃薯的研究和种薯生产时间较早,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马铃薯遗传育种、专用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马铃薯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一些研究项目和技术成果在国内、国际处于领先水平。4国第一个马铃薯原种场、第一座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网室、第一个脱毒种薯组培室就建在乌兰察布;"马铃薯实生薯在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成果于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马铃薯无病毒种薯生产试验"1980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马铃薯病毒血清鉴定""马铃薯实生种子杂交与利用"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乌兰察布市农科所参加了"六五""七五""八五"三个五年计划的马铃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从1986--2000年主持或参与了国际马铃薯中心的合作研究项目,育成"蒙薯10""蒙薯11"10多个s良品种。乌兰察布市职业技术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备案,开设了"马铃薯生产加工系"2008年秋季正式招生,在全国高等院校中首开马铃薯生产加工专业之先河。四有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乌兰察布市位于环渤海、京津冀、呼包鄂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通往蒙古、俄罗斯和欧洲的国际通道。北通陆地口岸二连浩特市,与蒙古国接壤;东与河北省张家口、京津地区相接;南与"煤都"大同市相临;西靠首府呼和浩特市。境内有两条国道、两条高速、1条省际大通道和七条铁路,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市政府所在地集宁区分别距北京336公里,大同100公里,呼和浩特130公里,包头280公里,二连浩特340公里,优越的区位交通为马铃薯运销终端市场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条件,同时,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布局合理,现代物流发育较快,使我市马铃薯产品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市场优势。五有极具竞争力的品牌。2008年以后,我市向国家工商局注册了马铃薯"图木苏"(蒙语,意为辛迨)产地标识和"敕勒川"商标,丰富了乌兰察布市马铃薯文化品牌。2011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乌兰察布马铃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进一步扩大了"中国薯都"影响力,提升了乌兰察布马铃薯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近年来,乌兰察布在发展马铃薯产业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强化组织引导,推进产业规模发展。我市将马铃薯产业作为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来抓,把推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纳入到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范围,切实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为实现产业规模化、合理化发展,我市对马铃薯产业带进行了统一规划,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2010年,市政府提出并实施马铃薯"双百万"工程,即发展节水灌溉100万亩,发展旱作覆膜马铃薯100万亩。为了推进规模化种植,全市各地积极鼓励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引导农民以股份合作形式联户经营或与种植大户、企业进行参股经营,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13万亩,占总耕地的21%80%以上种植马铃薯,不仅为规模化种植创造了条件,壮大了基地规模,而且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抑制种子退化,实现精准种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推动种植水平全面提升。在组织引导上,全市还加大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力度,目前全市建成"马铃薯示范园"11个,面积2.1万亩,今年又建设马铃薯精品示范田20万亩。为保障马铃薯种植基地效益,全市每年抽组500名科技人员,组成马铃薯科技服务集团,进村入户,推广各种马铃薯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从整地、播种、施肥、浇水到田间管理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加大投入力度,保障产业顺利发展。近年来,我市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加大设施农业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有效发挥国家各类补贴和地方财政资金的扶持引导作用,促进了马铃薯良种良法特别是节水设施的快速发展。自治区马铃薯主产区良种补贴在我市连续实施8年,累计实施面积47万亩,2009年国家出台马铃显种补贴,我市累计承担40.95万亩,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又把马铃薯列入良种繁育补贴范围,这些补贴都及时发放到基地和农户。认真落实国家农机补贴政策,每年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4亿元左右用于对节水农系牟固,主要的补贴政策是:购买大中型喷灌机补贴一半,软管微喷每亩补贴200元,旱作覆膜每亩补贴20元;2009年以来,市委、政府加大对马铃薯滴灌的扶持力度,对推广膜下滴灌进行大力度补贴,其中市财政每亩补贴200元,舷夭普每亩补贴200元,农机补贴每亩234元。针对去年马铃薯市场出现价格低迷、销路不畅、仓储不足、加工收购缓慢等困难和问题,市政府拿出4.3亿元支持13家加工企业作为流动资金,确保企业满负荷生产,最大限度消化马铃薯,市政府拿出550万元补贴建设简易储窖。

()发挥科技助推作用,积极探索高效节水模式。通过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园区建设的带动,我市引入和大力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良种、高垄栽培、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液体肥运用、病虫害综合防治、全程机械化作业等农机农艺措施得以大面积推广运用。针对乌兰察布严重干旱缺水的实际,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地下水资源,2009年开始,我们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综合集成运用各种先进的农机农艺措施的前提下,全市大面积推广更为节水的膜下滴灌,2009年,全市试验示范7万多亩,2010年达到33.4万亩,2011年达到50万亩,2012年又新增46万亩,膜下滴灌马铃薯单产水平达到2500公斤左右,比普通水地种植增产1000公斤左右。滴灌种植有以下几大好处:一是节水效果显著,传统漫灌种植马铃薯每亩耗水300-400吨,而膜下滴灌每亩只需耗水80-110吨,135万亩膜下滴灌比漫灌节水约2000万吨,相当于新建30座小型水库。二是节肥效果显著。膜下滴灌可使肥料有效利用率由过去的30%-40%提高到60%-70%,传统的漫灌种植马铃薯每亩用肥150-200公斤,而膜下滴灌每亩只需60-100公斤,滴灌比漫灌每亩节支80元。三是节能降耗。采用膜下滴灌一次每亩耗电15度,而漫灌一次每亩耗电65度,滴灌比漫灌每次节约电费28/亩。四是投工费用低。滴灌比漫灌每亩省工5个,有效的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工开支。实践证明,推广膜下滴灌抗御了严重干旱,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干旱缺水地区发展节水农业的必然选择,是顺应天时、抗御自然灾害a革命性举措。

()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科技兴农,良种先行。我市从马铃薯良种这个源头入手,狠抓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升发展水平。目前全市马铃薯脱毒组培室达到2.09万平米,可生产脱毒苗1.2亿株,网室2800亩,生产脱毒微型薯4.5亿粒,原种10万吨,合格种薯100万吨。马铃薯良种繁育已形成从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温网室微型薯生产到原种一、二代繁育的完整体系。内蒙古嘉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马铃薯脱毒种薯和商品薯品种开发、仓储、销售及保鲜加工于一体的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计划到2016年建成20万亩脱毒种薯优良品种范基地,占领全国10%的市场份额。民丰薯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有1万平米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室,500平米脱毒研发中心,2200平米加工研发中心、8亩智能温室、30亩日温室、350亩防虫网室、6万亩原种生产田、7万吨马铃薯种薯仓储库,2012年可生产微型原原种薯2亿粒,原种5万吨,为我市打造全国最大的种薯繁育基地奠定了基础。

()强化产业配套,积极推进产业体系建设。农牧业增效的潜力在产业化,产业化增效的关键环节在加工转化。我市坚持以工业化思路谋划马铃薯产业发展,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的发展模式,打破地域、行业界限,把资金、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集中。几年来,扶持和培育了富广公司、奈伦精淀粉公司、博仓薯业、卓资龙的、商都太美等一批马铃薯加工骨⑵笠担其中富广公司是亚洲最大的马铃薯全粉生产企业,年产马铃薯全粉1.2万吨;龙的公司具备年产2万吨精淀粉、1400多吨薯蛋白的能力,薯蛋白填补了国内的加工空白;奈伦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年可生产精淀粉8万吨、变性淀粉4万吨。。按照"大生产、大流通、一体化"的要求,我市不断强化流通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着力扶持和发展马铃薯产、加、销协会,目前,全市成立马铃薯营销协会28个,马铃薯经济人28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30-50万吨优质种薯由我市调往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宁夏等省区;约有160-180万吨优质商品薯调往北京、上海、广东、海南等地,并出口到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每年还为上海百事(>国)食品有限公司、北京辛普劳马铃薯食品公司、上好佳食品公司等企业提供加工专用薯。为有效解决鲜薯贮藏问题,我市在充分利用当地农户自建贮藏窑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做了大量的扶持、引导工作,以企业为主体,先后建设了装备世界先进调控设备的现代化储库8处储存能力达60多万吨,贮存能力200吨以上的储窖2700座,仓储设施的建设和进一步完善,实现了马铃薯销售旺季有序、淡季不淡,保证了马铃薯全年均衡上市。

()强化品牌文化建设,提升产业影响力。2008年、2010年我市成功举办了两届马铃薯文化节,20092月,在北京举办了马铃薯产业n展高层论坛,邀请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等部委有关领导和中国农科院的有关专家、学者,为打造"中国薯都"建言献策。马铃薯文化节集技术研讨、种薯订货、市场推广、品牌宣传为一体,通过这一平台,既展示各种马铃薯相关产品和打造"中国薯都"的成就,又主动学习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同时也把我们的科研成果、发展模式、发展理念推向全国,提升了我市马铃薯产业的影响力。

三、"十二五"期间和今后一个时期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

马铃薯是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的主要农作物,营养丰富、全面、平衡,素有"地下苹果""第二面包"之称。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民族产业发展和推进农民增收致富,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今后一"时期我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战略是:按照"科技兴薯、稳定面积、提产保质、延伸链条、打造品牌"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以膜下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种植模式,全力建设一个园区(以嘉恒河民丰公司牵头的集宁马铃薯特色产业科技园区),打造三大基地(种薯、加工专用薯、鲜食薯三大生产基地),提高五大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基地规模能力、龙头带动能力、物流服务能力、品牌影响能力),健全六大体系(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精深加工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文化宣传体系)。到"十二五"末,全市建成设施马铃薯300万亩,亩产3000公斤;到2020年种植面积保持在450万亩的规模,平均单产达到1800公斤,总产稳定在800万吨。种薯基地稳定在150万亩,种薯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商品薯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产量达到550万吨。

为实现目标任务,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突破:

()坚定不移地发展设施马铃薯,大幅度增加节水田面积。将马铃薯产业发展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紧密结合,利用三到四年时间将目前全市200万亩水浇地全部改造成滴灌,使传统的渠灌、畦灌退出农业生产,使全市马铃薯高效节水田总面积达到300万亩。同时不断a升节水设施的科技含量,加大科技培训、科技示范推广力度,节水增效并重,在扩大节水农田面积的同时,努力实现精准种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使新科技、新技术发挥最大的效益。

()继续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打造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薯基地。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实现种薯优质化,实现组培、脱毒、快繁的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按照培育加工f料型(薯条、薯片、薯泥)、全()粉生产型和优质食()用型以及良种繁育型四大系列用薯的需求,围绕现有的十几个成功品种进行大面积改良推广,依托科研和先进技术推进产业升级。我市将在市农f所和种子公司脱毒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中国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建成马铃薯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建设马铃薯育种与脱毒繁育中心,聘请全国知名的20名专家加盟,加上我市的14名专家,组成实力雄厚的专家团,每年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对马铃薯生产过程中遇f的各种问题进行联合攻关,为打造"中国薯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延长产业链条,促进薯业精深加工。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不断探索新机制,大力支持马铃薯龙头企业开发新产品,尽快形成淀粉、变性淀粉、全粉、薯类食品以至用马铃薯作原料的生物质能源等系列产品成龙配套的加工模式。我们将加快建设马铃薯产业园,通跞国和全球招商,吸引大型企业集团入住园区,开展精深加工,使30%的马铃薯实现转化增值,不断提高我市马铃薯产业的开发层次和产业素质。同时积极扶持建设马铃薯储库、储窖,到"十二五"末,全市新增马铃薯仓储能力180万酰总仓储能力达到350万吨。

()抢抓政策机遇,着力拓展市场空间。一是继续扶持全市现有的马铃薯交易市场,巩固扩大产地批发市场原有的渠道,乌兰察布马铃薯电子交易信息平台正在建设中,同时,2012年我们将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在我市规划建设大型马铃薯期货市场,打造好更大更有辐射带动力的流通销售平台,提高我市马铃薯在全国大市场中的份额。二是抓住北京市与我市对口帮扶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我市马铃薯品牌和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积极与大型超市、大型批发市场实现无缝对接,使薯都的优质马铃薯产品真正进入首都。三是大力发展各种薯业中介服务组织,组建种植协会、运销协会等,组建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把流通搞牵把薯业的文章做活,让乌兰察布的马铃薯真正走向全国各地。

点击排行

图说组培

组培文库

Copyright@ 2012,zup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济南普朗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电话: 400-6968-123 组培设备及耗材专业制造商
服务信箱: webmaster@zupei.com 传真:0531-82373396 “鲁ICP备05017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