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资讯动态 >行业动态
渭源打造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
发布时间:2010-10-07
  走进渭源县颇具现代气息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研究中心,技术人员正在无菌生产车间忙碌地进行马铃薯脱毒组织剥离接种;一尘不染的全日光温室里,千万株健壮、嫩绿的瓶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会川镇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化的大型中空板节能温室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马铃薯种苗茎叶碧绿、青翠欲滴……特别是走进夏秋季节的会川、五竹等地,4000多亩的马铃薯良种网棚一望无际,银波荡漾……

      渭源县把马铃薯良种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富民强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抓,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大做优做强马铃薯良种产业”的思路,明确提出了打造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的目标。县上积极推进优质种薯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脱毒化和标准化生产,紧紧依托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会川育种站的技术优势,不遗余力地狠抓马铃薯脱毒种薯梯级扩繁体系建设和良种选育工作。在2007年投资2523万元建成马铃薯脱毒种薯研究中心,新建组培温室700平方米,新建原原种生产温室20座,建成原种生产网棚2013亩的基础上,今年投资2200万元新建原原种生产温室30座,累计达到60座,建成原种生产网棚4013亩,可产瓶苗1500万株、原原种8000万粒、原种1万吨。在马铃薯网棚良种建设上,县上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和布局科学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的要求,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投入巨资由渭河源马铃薯种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网棚搭建、统一籽种供应、统一收购藏和外销,农户参与建设、参与管理的办法,在会川和五竹两镇建设原种网棚生产面积4013亩,网棚芋大获丰收,生产脱毒种薯超过8000吨。马铃薯脱毒种薯梯级扩繁体系建设的完善和良种选育工作的不断强化,使得该县已初步形成了从茎尖组织脱毒培育瓶苗到温室繁育原原种、网棚繁育种一直到大田推广一、二级良种的完善的种薯扩繁体系。已培育和引进了陇薯、渭薯以及专用薯等三大系列20多个优良品种(系),种薯换代工作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县上按照区域化布局和“突出特色建基地、集中连片建基地”的思路,采取“建点示范、以点带面”和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大力开展种薯扩繁生产,全县建成马铃薯良种繁育示范点23个,建立了以会川、五竹、清源等乡镇为中心的南部马铃薯原种和一级良种生产基地和以大安、北寨、新寨等乡镇为中心的北一、二级良种生产基地。目前全县马铃薯一级良种种植面积达到了5万亩,二级良种种植面积达到了15万亩。同时,按照“订单种植保销售,储藏增值宽市场”的思路,大力发展马铃薯订单种植。目前,全县发展马铃薯经销公司6个,各类马铃薯协会9个,扶持马铃薯贩运大户110多户,建立购网点160个,完成马铃薯订单21.2万亩,使广大种植户的种薯在种植之初就提前找到了“婆家”。

      品牌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渭源县大力提高品牌“含金量”,制定出台了马铃薯种薯管理暂行办法,该县注册了多个种薯商标,渭河源马铃薯种业开发有限任公司、五竹马铃薯良种繁育协会等企业和协会已取得了市农业部门核发的种薯生产、经营许可证。该县还将组建成立全县马铃薯种薯产销协会,通过实行层级管理,将全县马铃薯良种统一为“渭河源”一个牌子,实现统一定价、统一调运,切保外销种薯品质。今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到了37万亩,总产量达70万吨,占总耕地面积的46%。其中一、二级良种面积达到20多万亩。农民人均有望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600多元,马铃薯良种产业真正撑起了渭源经济发展的半边天。

点击排行

图说组培

组培文库

Copyright@ 2012,zup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济南普朗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电话: 400-6968-123 组培设备及耗材专业制造商
服务信箱: webmaster@zupei.com 传真:0531-82373396 “鲁ICP备05017979号”